“关二爷?”豆腐小哥又开始满头雾水,他小心翼翼放下扁担,左左右右、上上下下,把崔平看了个遍。好家伙,连关二爷都不知道,这个大宸朝有意思。崔平脑子里的灵光瞬间井喷,既然如此,那我可以甩开膀子随便干,先定个小目标,弄他几个五百亿。“呵呵,不好意思,是我没有表达清楚,把最近构思的小说人物说出来了。”又是个新名词,解释完“小说”之后,崔平将谈话切入正题。
半个时辰后,崔平拉着娟儿出了崔府。
“六少爷,真带娟儿上街呀?”娟儿红着脸,小心肝的尖尖儿“噗噗”乱颤。
自打进了崔府,她便没有出过崔家大门。
上次逛街,还是十一年前,那时候她只有八岁,娘亲牵着她的手,买了半只掉在地上的炊饼给她吃。
随后娘亲被恶人抓走,她在街上流浪了半个月,被好心人送到崔府,得以活到现在。
“怎么?不想去?”
崔平大步往前走,许是小时候留下来的阴影,娟儿红着脸追上来,悄悄牵住崔平的衣服,半步不敢落下。
绕过两条街,隔着大老远,崔平指着尚未开门营业的小酒馆,告诉娟儿。
“记住喽,那片地方以后叫做清妃酒馆,本少爷刚刚买下来的,以后吃东西不用愁。”
“真的呀?六少爷真厉害。”
十一年没看见外面的世界,娟儿兴奋异常,瘦削的小脸红扑扑的。
不知不觉,和崔平之间的隔阂降低了不少,听六少爷如此说,她牵着崔平的衣袖欢呼起来。
这才哪到哪?崔平领着娟儿,绕小酒馆走了一圈。
告诉她,以后不但会有酒馆,还有酒坊、茶楼,甚至比崔家铺子更加辉煌的瓷器行。
“瓷器行是什么呀?”
六少爷步子大,娟儿都快跟不上了。
这个朝代,青瓷和白瓷已经研制成功,但是尚未在民间盛行,各种容器以土陶制作的盆盆罐罐为主。
自从踏入小酒馆厨房的那一刻起,崔平早就看到了巨大商机。
这两天事情多,没有来得及实施计划。
昨夜送走梁丘老太傅,又整合了西院民宅,如今要人有人,要钱有钱,雄伟蓝图正式揭幕。
小酒馆尚未开门,陈永年这个老家伙,估计昨天夜里喝多了,还没有过来上班。
“走,娟儿,知道哪里有铁匠铺吗?”崔平问。
娟儿红着脸,没出过深宅大院的小丫头,如何知道铁匠铺在哪里呀。
望着满街随风飘拂的布幌子,仿佛陷入迷宫,置身于梦里都没有出现过的世界。
不远处有个卖豆腐的年轻人,挑着担子走过来。
崔平拱手施礼,喊住他。
那人看了崔平一眼,忽然放下豆腐挑子,冲着崔平上下打量:“小哥儿可是崔家六少爷?”
吼,碰到熟人了。
估计昨天大闹县衙,和老太傅勾肩搭背,身边伴着个英姿飒爽的美人儿,不小心成了大名人。
“正是崔平,老板大哥认识我?”
老板?
那人扶着扁担,丈二和尚摸不到头脑。
崔平瞬间明白,有些现代社会的客气称呼,在大宸朝不适用。
比如前天的“师傅”,在陈永年的印象里,专指传道授业解惑的老师。
不像现代,沿街唱小曲、说玩意儿的都是老师了。
“老板就是掌柜的意思,这位大哥,如何识得崔家老六?”
为了不过分格格不入,崔平故意模仿古人腔调,将老板的意思解释给豆腐小哥听。
豆腐小哥恍然大悟,扶着扁担哈哈大笑:“六少爷说笑了,在下就是个沿街叫卖的货郎,岂能当得起如此富贵的称呼。”
“客气,关二爷当年不也是卖豆腐的吗?”
“关二爷?”豆腐小哥又开始满头雾水,他小心翼翼放下扁担,左左右右、上上下下,把崔平看了个遍。
好家伙,连关二爷都不知道,这个大宸朝有意思。
崔平脑子里的灵光瞬间井喷,既然如此,那我可以甩开膀子随便干,先定个小目标,弄他几个五百亿。
“呵呵,不好意思,是我没有表达清楚,把最近构思的小说人物说出来了。”
又是个新名词,解释完“小说”之后,崔平将谈话切入正题。
得知豆腐小哥也姓崔,名叫崔振,就住在附近。
之所以认出崔平,是因为昨天叶大夫治好了傅婉莹的咳嗽病。
崔振的娘亲和弟弟,把崔平的身高长相告诉给他听。
原来如此,没想到那个被陈永年误以为妻子、抱在怀里喊翠花的风韵美妇,竟然是崔振的娘亲。
崔平不由得多看了崔振几眼。
这个和自己同姓的年轻人,二十刚出头,皮肤稍微有点黑。
个子不是太高,四肢匀称,浓眉大眼,给人的第一印象便是精明强干,诚实可靠。
崔振引路,在城西找到一家铁匠铺。
铁匠是个六十出头的苍髯翁,袖子绑得高高的,红光满面,胳膊上虬筋似铁,仿佛有着用不完的劲。
跟崔振显然相熟,喊他振哥儿。
崔平捡了根树枝,在地上画了个平底锅的样子,大致标了几套尺寸,问铁匠能不能做出来。
老铁匠浓眉紧皱,盯住图形细细端详,手推苍髯诧异不解:“此何物?可是用于行军打仗?”
行军打仗?亏他说得出来。
崔平憋住笑,详细解释给他听。
“锅?”老头迷惑不解,像是望着天外来物,仍然不敢相信这是煮食的炊具。
大宸朝的烹饪,以蒸煮为主。
釜鼎镬鬲民间少有,一般都是土陶瓦罐,这个东西要用生铁打造,明显与武器相关。
“锻大叔,给他打吧,这位是清妃酒馆的新东家,确实是用来烹制美食。”
崔振从中调停,打铁老翁这才应允下来,指住挂在墙上的羊皮告示,让崔平登记注册。
那是大宸朝的限铁令,规定平常人家拥有铁器的总重量不得超过三斤,酒馆属于商户,可以扩大到十七斤。
十七斤,明显不够用。
一只平底锅的重量差不多六到八斤,也就是说,无论给多少银子,老铁匠只肯给他打两口锅。
实在没办法,朝廷律法,超出者需要郡府批文。
“行,两口就两口,两口锅多少银子?什么时候可以拿?”
崔平很爽快,让娟儿把钱袋子拿出来。
这是方才崔家大少爷亲手给他的一千两,九百五十两交给白姨,他和娟儿带了五十两出来。
老头伸出两根铁棍似的指头,面色凝重地杵到崔平面前。
“二两?”崔平微微皱眉。
这也太贵了吧,一两银子就是一千文,能买一千二百斤上等大米。
两口锅你收我二两银子?
没想到老头的良心黑到如此程度,崔平下意识地捂住钱袋子,感觉崔振也不可信了。
然而苍髯翁接下来的话,彻底摧毁掉崔平最后的心理防线。
“一百两一口,总共二百两,一个月过后取。”
神马?
刹那间,血冲顶梁门,崔平捂住额头,脚底下接连打了个两个趔趄。
娟儿以为六少爷的头疼病犯了,发了疯似的抱住他。
“六少爷,怎么了?不要吓唬娟儿呀。”
“我没事,么事,别叫,别叫!让本少爷缓口气。”
崔平一边说,一边抄起地上的铁锤,照着铁匠铺的木柱子砸了过去。
完结小说《周意暖姜遇淮》是周意暖姜遇淮最新写的一本言情类型的小说,小说强烈推荐女生看,书中主要讲述了:这一日,周意暖上完课回寝室就见到楼下等着的高木齐。高木齐一看见周意暖的身影,就笑眯眯地迎了上来,心情愉悦地开口道:“暖暖,孟教授让我来找你要身份证号,好给你订票。你现在是研三了,也是孟教授的准博士生了,所以孟教授想提前带你感受一下博士生活。星期四、星期五在深市有一场经济研讨会,一些学术界知名教授和商界大佬都会参加,咱们孟教授也在受邀行列。这不孟教授想着早晚都得带你参加此类会议,现在正好有这个机会,还不如趁早就带你长长见识。一会你把身份证号发我微信上哈,我赶紧把票定上,周三我们就出发了。千万别忘了,我这还有事就先走了,拜拜。”
在《阮廷坚梅施》中主要人物有阮廷坚梅施,是作者为大家带来的超精彩现代言情小说,目前正在阳光书城连载。全书主要讲述“几位慢用,我先走一步,晚上还有个重要的会议。”阮廷坚只是草草吃了一些,明明是句极为礼貌的托词,他那么冷冷淡淡地说起来,让人无端觉得他似乎很不高兴。这回梅施没用妈妈掐,积极主动地站起来送行,没想到与迎接阮廷坚不同,桌上的其他人对他的提前离去都表现出不豫,起身非常缓慢,显得梅施非常急不可耐地让他滚蛋。阮廷坚那薄薄的嘴唇抿了抿,嘴角轻微地向下一拉,神色明显地不悦。从梅施身后走过的时候,她觉得隐约有股杀气一般的寒意。
这本小说《姜遇淮周意暖》讲述了主人公姜遇淮周意暖的故事,本书精选篇章:不得不说,姜遇淮这人也是心思细腻的,他昨晚跟周意暖打听的鲁省传统的拜年方式今天就派上用场了。不管今天王女士给不给红包,姜遇淮都打算在今天按照鲁省的拜年方式给王女士和周父提前拜个年的。今天这一出,不管是王女士还是周父都是满意的不得了,自家这未来的毛脚女婿奏是个贴心的小伙子,有时侯那个亲儿子给自己拜年还得看心情呢,心情好的话给磕,心情不好就拜拜了您,但是压岁钱照收不误。
《梅施阮廷坚》主角是梅施阮廷坚小说文笔对于细节的描写令人惊叹,深入人心,是一本情节与文笔俱佳的穿越重生小说。内容主要讲述:梅施没想到梅逸和伏瑶竟然也在受邀之列,父母对他们的态度虽然冷淡,总算还在不失礼的范围里,看得出一定是阮廷坚要他们来的,她父母绝对没有叫伏瑶来吃饭的意愿。开场白照例是谈生意上的事,梅家姐弟好伏瑶都自顾自吃菜,沉默得连陪客都算不上,不过是三个布景。阮廷坚虽然是晚辈,却坐在正座上,话不多,每次开口,梅家夫妻都立刻中断自己的话题,认真听他说。梅施觉得,爹妈比以前更像阮廷坚的员工了,言听计从的气场全散发出来。